学”心即理“有感
要理解阳明心学中“心即理”的核心思想,首先需要理解心的含义。阳明心学中的”心“指的是:人参与社会生活时产生的生命情感。心学中的心不是生物学中的心脏,也不是对事务的逻辑分析、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归纳。下面通过两个例子说明。
一个刚失恋的小伙,痛不欲生。他的朋友劝说他道:“天涯何处无芳草”。小伙一思考确实是这个道理,但是转念又痛苦起来。心学中的心指的是小伙感受痛苦的心,人类生命情感的自然流露,而不是用于思考的心。
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家,开除了一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员工,该员工的绩效不达标且做了错误的事。企业家回到家后心里始终不安,但思考起来仍觉得自己做得没错。心学中的心指的是企业家的恻隐之心,他感到不安的生命情感,而不是用于思考的心。
理解了什么是心学中的心,再来看为什么心就是天理。这里以“孝”举例,先来看论语中的一个小故事。
孔子的弟子宰予,问孔子:“按照周礼父母去世需要服丧三年,三年是不是太长了,能不能短一点?”。孔子说:“如果你的父母刚去世,你吃得好、穿得好,你的心里不愧疚吗?”
“孝”不是因为先贤留下来的书本中有所描述,所以成为人类公认的道理。而是人在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后,产生了最真切的生命情感。关于天理、吾性自足。在遇到事情时多感受自己的真实情感,而不要被头脑的思考、利益分析完全控制,人的生命情感就是最至上的天理。不妨多问问自己的本心,并遵从它,别总让思考结果凌驾于真实感受,在纠结中折磨自己。理解到这一层以后,感到十分受用,但结合自身情况又产生了一些疑问。
我早上不想起床,是否也是应该遵从的天理?参考《传习录》上卷【九七】中薛侃与阳明老师的对话,谈谈自己的理解。如果你有志于好好工作,有足够的能力养活家人,那么你的本心应该更倾向于起床上班。如果你有志于考一个好学校,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,你的本心应该更倾向于起床学习。如果辛苦了一周,周末也无其他想法,好好睡一觉又何妨。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。
我失恋了,心里很痛苦,怎么办?参考《传习录》上卷【四五】中陆澄与阳明老师的对话,谈谈自己的理解。越是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,越是要抓住机会修心。失恋了,人的自然情感本就是痛苦的。但要接受自己的痛苦,不能因为意念而放大痛苦,过即是私意。失恋了心本是痛苦的,接受即可,如果脑袋里持续思索着曾经的往事,持续放大着痛苦的感受,就是私意。
评论区